后黄村是我家乡的隔壁村,位于三山脚下向莆铁路(涵江段)的西侧,距西天尾镇中心约1公里,是著名的侨乡。
据老人介绍,后黄村是相对于汀渚村东黄自然村而命名的,他的黄姓祖先原先是居住在汀渚村东侧,因此就产生了一个叫东黄自然村的地名,后来,有部分黄姓迁陡到三山脚下居住,位于东黄的后侧,便起名为后黄,一直沿用至今。在古时候,这里还是穷得叮当响,因此村民为了生计,纷纷漂洋过海谋生,到现在,一个个都成了华侨,自然也就成了著名的侨乡了。
穿过村庄,沿着一条石子小路往下走,右侧是一处湖中公园,面积约有5亩,有用木头做成的一排葡萄架,正在翘首以待着葡萄的上架。湖的岸边四周栽种的花树争奇斗艳、枝繁叶茂;湖中的水碧波荡漾,微泛涟漪。许多游客带着小孩在草坪上嬉闹、玩耍,脸上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像品尝了一道美味佳肴,又像是喝上了一杯醇香的美酒那样喜悦、甘甜。再往下走,120亩的蔬菜果园(如今亦称观光采摘园)便呈现在眼前,有草莓、西红柿、黄瓜、白菜、橄榄菜、包菜、花菜、玉米等,都是应季的水果蔬菜,现在每周都有很多市民前来旅游观光和踏青,采摘园的果蔬都供不应求。
据村干部介绍,这里生长的蔬菜和水果,除了一些杀菌无毒害的药物外,其它都是采用无害化处理,基本不打农药,大多采取物理除虫法,所以也称之为生态园。
记得小时候,这个村与其他村没有什么两样,一贫如洗是最形象不过的描述了。然而,如今的后黄村大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势。一条环绕村庄四周约四公里的水泥道路干净明亮,达到了硬化、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的“五化”工程,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居家养老院、口袋公园、休闲文化广场、标准化篮球场、农家书屋、健身场、棋牌场等,各类绿化花草苗木遍布村庄各个角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告别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过着都市般的生活,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
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有莆田唯一现存完好的“四口井”,有百年古碉楼,有距今600多年的桃源社,还有近代建成的书院等,无不彰显着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莆田建市30多年来,这里没有新建一处农屋,除了完善配套、日常维修外,几乎没有大修大建,的确是莆田最为淳朴的村落标志之一,可以称得上是莆阳文化的“大观园”,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好地方。走进后黄村,随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那“文化墙”上挂满了“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综治平安”、“村务公开栏”等,图文并茂、氛围浓厚,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提升思想境界。后黄村还作为农廉示范基地,村“两委”以墙上文化为依托,多角度、多渠道宣传廉政文化建设,处处吹拂着移风易俗、节俭清廉的春风。 (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