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木石莆阳(中)
【发布日期:2014-03-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为了强化权位观念,曾对全国内的建筑物也进行了等级界定。界定的参照系便是屋顶,即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攒尖顶七种,其中庑殿顶和歇山顶又有重檐及单檐之分。莆田古称“文献名邦”,上述的这些形态都能在这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代表性建筑。
在所有建筑物中级别最高的庑殿顶,多见于宫廷建筑及丛林寺院,如莆田南少林的山门以及仙游鲤城正觉寺的大雄宝殿。由一条正脊及四条斜脊所张开的四个坡面,让此类建筑既保持了线条的简洁,亦体现出空间的扩张,极具威严之仪。庑殿顶在佛教寺院中的广泛运用,亦反映出清朝时重佛抑道的官民信仰生态。
倘若将庑殿顶的边沿稍作修饰,加上四条戗脊,便形成了歇山顶。与前者相对应,歇山顶建筑几乎成了道教观宇及一些重要建筑的专利。比较著名的有湄洲妈祖祖庙、仙游文庙、兴化府城隍庙以及一些大宗祠等。据史载,与三清殿比邻而居的兴化府城隍庙是前知府盖天麟仿兴化府衙样式建成,由此可见,在古代歇山顶建筑也广受政务部门接受与青睐。线条的拼织,平面的叠加,使得歇山顶披上了一袭古朴之气,大有遗世而独立的神韵。
这种神韵,也是一个人从民间到庙堂,从江湖到宗祠,任光阴在他身上凿下密密麻麻的阶梯,而当他登高望远,振臂一呼,却发现早已尽失前路的惆怅。但古今熙攘,又莫不如此,唯有隐藏在闹市中的故宅,还隐约含住其儿时的乳名。科举时代“学而优则仕”的尚儒风气,让沉浮其间的家文化平添几多沧桑。从兴化府城隍庙走到马路对面,便来到坊巷老街。这是如今莆田市区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建筑群,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大宗伯第。大宗伯,周代设六官之一,隋唐时用作礼部尚书的别称。府宅的建造者陈经邦原系明朝礼部尚书,故有此名。庭院深深深几许,站在“启沃亲臣”的牌匾下,从这座三间七进的大院便可窥见陈氏当年的显赫一时。与此同时,大宗伯第也是悬山顶建筑的代表。
悬山顶,又名出山顶,只由一条正脊及四条垂脊组成,常用于古民居及宫庙的辅助建筑。它与硬山顶相似,唯一的区别便在于梁檩是否超出风火墙:超出的为悬山顶,反之为硬山顶。古时,一些达官贵族为了显示自家的超凡地位,会在房屋建造时用抬梁的方式造出双脊顶甚至三脊顶,从而使这两种原本平实无奇的建筑更有层次感。在莆田,悬山顶建筑与硬山顶建筑分峙平原及边缘乡镇,后者高大的风火墙在山区或海边能发挥更大的防风防火效用,充分体现了前人因地制宜的智慧。
时光如水,古建如茶,个中韵味,需细细品酌。从老街最东边走到最西边,不过十来分钟,而历史却在此往返停留了一千四百多年。自莆田首任县令陈迈定居此地开“刺桐陈”衍派以来,坊巷开枝散叶,渐成莆田城区中的一处文脉。这里的古民居鳞次栉比沿街排开,大门口置有“门当”和“户对”的豪宅比比皆是,除大宗伯第外,还有彭鹏故居、林扬祖故居、玉井陈氏宅、郭尚先故居、武魁第、中宪第、崇功祠等多处文保单位。如今的坊巷已成为莆田市区最主要的一条商业街,这些古建筑在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之后,又以另一种姿态哺育着新时期的人民。它们同样是孤独的。 (郑龙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