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木石莆阳(下)
【发布日期:2014-03-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值得庆幸的是,在莆阳大地的其他角落,亦散落着一些古代民建遗珠,能够借助城中四通八达的水网,彼此隔空倾诉着白驹过隙的感伤。位于拱辰街道东阳村的明清古建筑群,一直以来都是浮山陈氏的族居地。这里科甲连芳,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十一位进士,为“海滨邹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建筑亦在继承传统样式的基础上,保留着最为鲜明的莆田特色:即选材上过多地运用红砖红瓦。这种单调而简洁的色彩既让建筑物在外观上保持了统一性,亦象征着普通劳动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更重要的是,这种选材上的创新,使得莆田古建筑有别于闽东古建筑白墙白瓦的肃穆和闽南地区出砖入石的浑厚而自成一派。在坊巷,在仙游东门老街,在涵西古民居群乃至莆田的大多数山区,都能轻易找到这类红砖建筑的影子。
红色一直蔓延到了海边。莆田三湾环绕,海风经年累月的造访让这种由粘土、页岩和煤矸石混合烧制出来的砖块疲于应对,于是沿海人民把目光转向了更耐盐雾侵蚀的长条块石。在神脉远播的平海村,人们将块石与蛎壳粉末混在一起砌造墙体,连础基、柱子和斗拱也都换成了这种材料,建筑物未经打磨的粗砺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渔家人耕涛犁海的苦难与坚毅。就连神仙到了这里,也大都入乡随俗:村里上下有着大小宫庙十余座,过半为块石造硬山顶建筑。石屋守护着神像,正如神灵庇佑着众生,累世蒙庥的血缘、亲缘、地缘、商缘和神缘才得以代代传承,源远流长。
来到平海村,就不可不去卫城隍庙和天后宫。前者因主祀明朝江夏候周德兴,故宫门两侧各建有单阙一座,暗合城隍生前的身份。令人啧啧称赞的是,宫内沿进深方向的纵枋,皆雕成龙凤形状,用来托住房檩,显得浑然天成;为解决雨天排水问题,先人又发明了木雨披,接在椽木末端,将雨水引流至内埕再排到宫外。后者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始建于北宋,因宫内有108根柱子,又称“百柱宫”。柱子的大量应用在保持建筑物绝对稳定的同时,也削减了内部的空间。于是后人发明了抬梁法,用在梁上架梁的方式减少柱子的数量,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屋内上层空间重量的剧增让础基面临空前压力,而高耗材也让建造者对成本望洋兴叹。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一种空间结构更合理资源配置也更优化的建筑形态——穿斗抬梁应运而生,它也成为了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建筑原型。
如果说地理位置的局限性让整个区域的建筑美感不能尽数呈现的话,那么园林的出现便适时弥补了这个遗憾。涵江民居冠莆阳,江口园林甲涵江。作为近代史上有名的侨乡,江口镇的民建园林在融汇优秀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延伸,堪称一座民建博物馆。这里的许多建筑从照壁到门楼,从亭台到廊苑,一应俱全,见微知著;一泓清潭一池莲,一阵鱼簇一方亭,卷棚顶和攒尖顶开始有了用武之地,成为点睛之笔;更有邑间前赴后继的文人墨客,在梁间墙头题诗作画,经岁月浸染,成连城之壁。据说当年清廷也曾规定了建筑物彩画的品级,分为和玺、旋子和苏式三等:和玺描龙绘凤,仅限王室使用;旋子花团锦簇,辉耀官衙城楼;苏式花鸟虫鱼,栖落学子家第。如今斯朝已矣,森严的等级早已不复存在,这些彩画形式也都以民间艺术为载体,更为广泛地散入寻常百姓家。
直到今天,经济社会快速运转,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但传统建筑的影响力还在继续久远地传播着:妈祖研究院的雄伟,莆仙大剧院的壮阔,更有莆田市政府的正脊,莆田火车站的红砖,无一不在散发着莆阳传统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尊敬历史就是善待未来,在充分保护优秀古建筑及其文化的同时,莆田这座千年古城必将以更高大、更雄壮也更新颖的姿态展现后世。 (郑龙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