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这前赴后继的创业史和血泪史,使得平卧于青山绿水间的木兰陂平添了七分厚重三分悲壮。1962年,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来莆参观,在木兰陂头写下了六首脍炙人口的《咏木兰陂》。诗中对这四位古代的水利功臣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盛赞。1988年元月,木兰陂以其永垂千古的史迹与不可估量的意义,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僧来天竺国,人醉木兰舟。如今的木兰陂两端,分别坐落着祀奉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及智日禅师等四人的三座庙宇,即钱灵宫、协应庙(今为木兰陂纪念馆)和智日禅师庙,它们既是这份维艰事业的记录者,亦是莆田淳朴民风的见证者;另有历代加固重修的石碑记,亦完好无缺地展览在陂南的廊亭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李宏和智日禅师在修筑木兰陂时,曾因钱资耗尽而一度中止。时任钱塘县尉的少年蔡京,曾多次上折奏报。在得到皇帝的许可后,蔡京便四处募捐,最终筹到白银七十万两,为木兰陂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后来,由于历史上关于蔡京是“奸相”的盖棺定论以及部分野史小说的渲染夸大,使得他的这一段人生闪光点也被不留情面地抹灭了。
同样是功臣,蔡与钱林李冯四人的悬殊地位,就如昔年的莆阳四大陂如今的左右天壤。当木兰陂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同时,嗣何陂、南安陂、太平陂则依旧默默无闻地躺在原处,日夜守护着各自流域的生民。水忽大忽小,大则卷澜扬波,小则涓流人家;陂宜藏宜用,藏如长虹飞跨,用如巨龙断水。陂之功用有大小,但建陂者之善意却无高低之分。
四大陂中论岁数,最大的当属建于唐朝的嗣何陂。因陂位于泗华,后人以讹传讹,又唤它为泗华陂。关于嗣何陂的由来,亦有着一段相当凄美且略带神话色彩的故事。唐朝江苏女吴媛,因抗拒权贵子弟逼婚,又怕连累家人,便南下出走;其兄长吴兴得知后,亦动身入闽,寻找家妹。后二人团聚,定居莆田。当时遍地泽国,民不聊生,兄妹俩便萌生修筑水利造福百姓的想法,在得到远方家人及当地民众的赞同后,才有了现在的嗣何陂。大功告成后,吴媛又在当地悬壶济世,救助穷苦,被后人奉若神明,世代祭祀,称“吴圣天妃”,现为闽南三大女性信仰之一;而她的哥哥,则在莆田有着更大的影响。相传嗣何陂建成后,曾有孽龙成精,遍地作恶,吴兴一身戎装,提刀应阵。一番恶战后,二人同归于尽。因龙血染红了下游的溪水,当地便取名“赤溪”;而斩龙刀及孽龙头掉落的地方,则相应取名“吴刀”和“漏头”。这些地名沿用至今。
至北宋陈洪进献泉、漳二郡及游洋林居裔起义,这些历史事件都直接推动了兴化县乃至后来兴化军的建构,使得莆田山区与平原之间的社会活动也日渐频繁起来。南安陂和太平陂正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在萩芦溪上相继修建起来的:前者位于下游的江口镇,后者位于中游的萩芦镇。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及灌溉效应的局限,它们如今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历史记忆的边缘。
在莆田,像这样被遗忘的大大小小的水陂还有很多,有的甚至早已丢失了名字,更不用说当时流传在它们身上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或是惊心动魄的传说。但可以确定,莆田是一座建在水陂上的城市,正是有了这千千百百的古今水利工程,才有了今日的和谐与繁荣。作为这座城市最初的基石,它们仍将长久地承载着这方水土上的生命与希望,仍将簇拥着无数钱四娘般善良的人们,夜夜提灯前行在通往黎明的路上hellip;hellip; (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