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村旧称梅岭林外,既是侨村,又是革命老区村,连绵起伏的萩芦山脉是天然屏障。这里风光旖旎,钟灵毓秀,重教兴学,民风淳朴。枫林村乃莆田北洋平原通往山区、永泰的物资集散地,林外是平原连接山区的唯一交通枢纽,民国时期中共地下革命组织曾在这里如火如荼开展过活动。古堰太平陂左干渠(萩芦溪支流)称得上家乡的母亲河,自西向东奔流,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省级文物世惠祠坐落于风景优美、古榕参天的凤岭山麓,乃为纪念北宋庆历年间端明殿大学士蔡襄等兴建古堰工程而建,世惠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至今保持着清建筑风格,大部分构件为原构,文物价值高,弥足珍贵。
说到枫林村世惠祠,不得不提及蔡襄公,蔡襄曾为莆田水利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蔡襄,宋朝“庆历名臣”,一代廉吏,37载坎坷官宦生涯,后世评价极高,“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据史料记载,蔡襄返乡途中视察闽中,没有摆官架子,而是深入民间,了解民生疾苦。当他获悉兴化军莆田县大户勾结官府占领五塘为田,严重影响莆田沿海1000余顷田地灌溉,威胁8000余家百姓生计时,非常气愤,立即呈报朝廷。这里的五塘,指的是莆田北洋平原田地。在木兰陂未修筑前,靠“胜寿、西冲、太和、屯前、东塘”等五处陂塘灌溉。蔡襄这一奏疏得到仁宗皇帝批准,诏令地方官恢复原来的五所陂塘。此消息传开后,原来被损害的农民纷纷奔走相告,顿时兴化平原上锣鼓喧天欢声雷动。当地百姓为了感谢蔡襄的恩德,自发在塘畔立碑纪念。蔡襄不仅复修五塘,还一鼓作气在莆田复修慈寿陡门、南安陂和太和陂(太平陂),使莆田平原的水利得到较好的改善。太和陂(太平陂)位于今涵江区萩芦镇,能灌溉兴教、延寿二里田地700顷。祥符年间被当地豪民侵占为田,后因长年失修,沿岸农民用水困难,重修后,当地农民水利得到了解决。
蔡襄卒于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八月十六日,享年56岁。时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光阴飞逝109年,其曾孙蔡洸事亲至孝,为曾祖父蔡襄逝时朝廷并无赐谥号,由他奏请于朝,赐蔡襄为“忠惠”,寓意“忠之实曰廉,公方正;惠之实曰遗,爱在民。”为蔡襄芳名立下了风范,彪炳千秋,享誉古今,昭示后人,教仰先贤。
900多年光阴飞逝而去。2006年8月,枫林世惠祠东侧边鳌塘天后宫落成,新宫分灵自湄洲祖庙,金碧辉煌,妈祖广场矗立高3.23米(含底座)妈祖石像,妈祖石像神态安详,朝大海的方向极目远眺。纵贯福建省南北大动脉的向莆铁路和涵港大道穿越枫林境内,向莆铁路于2013年9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从尖山寨隧道穿过,高架桥鳞次栉比,子弹头动车自隧道口喷涌而出,自西北向东南飞奔而去,直抵莆田火车站与福厦铁路交汇,向莆铁路莆田特大桥全长16.99公里,乃向莆铁路福建段最长的桥,成为枫林村一个新制高点、标志性景观。
枫林村还是传统手工线面加工专业村,清末产业隆兴,有百年历史,早期兴化传统名品林外“米糕”也产自枫林村,生产历史颇为悠久。 (蔡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