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7岁的离休干部郑新儒精神依然矍铄,他感慨地说:“我的成就要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我是从农民家里走出来的,一参加工作就精于工作,离休后,不忘恩惠,知于感恩,对艺术的追求仍然乐此不疲,多写多刻,为和谐社会增添夕阳的余晖。”
郑新儒先生的第一“宝”是书法作品。郑新儒先生从小就有天赋,他的书法从传统中来,又走出传统,富有新意。长期临池同样是他的第一步,他认为艺术的奇葩出自严谨苦练,在基本的临摹学习中,他从小就从楷书入手,逐渐升华进入行楷,善于进行归类、比较,辨别异同、追溯源流,对点线运动的质感有着个人的独特悟性,历经数十个春风秋雨的磨砺,从掌握技巧上升到形成自己的风格:笔划刚直,雄健有力。他的行、楷书书法作品不署名,但行家一看就能看出来。
2008年6月,郑新儒先生与陈职仪合作,根据郑毕扬创作的《奥运冠军冠顶联长卷》,花费2年多时间,完成长6米、宽0.8米的巨幅大作,融书、诗、篆刻为一体,从上万件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奥林匹克之旅——“中国印象·水墨华夏”名家书画艺术作品展书法类特等奖,展示了他作品艺术的气势磅礴。他还出版了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
郑新儒先生的第二“宝”是篆刻作品。1949年,高中一毕业,他就参与了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他在钟山中学、钟山供销社工作。也许是风景如画的九里湖、麦斜岩给他的灵气,山高水寒,以山为伴,玩石为乐,他经常徒步到石白厝取蜡石为印坯,从九鲤湖边把砸碎的石碑锯成材料,常常独自伏在桌上,聚精会神地学习刻印,自娱自乐。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虚心好学的精神驱动下,他四处求师,利用“鸿雁传书”,寄书信向上海的刻印名家钱君匋、单晓天和林健求教,甚至写信给海外的书画篆刻名家求教。由于他态度诚恳,好些名家都愿意给这个没有见面的学生函授知识,如单晓天名家毫无保留地传授刻印的工序步骤,并赠送《刻印座谈稿》、《汉印分韵》等工具书。由于深受文雅堂朱可大、钱君匋、韩天衡的赏识及教益,他的“篆法、章法、刀法”才艺日趋娴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完成了毛主席诗词十首130多方印钤,印方出入秦汉,端庄雅娴,出版《新儒篆刻》专集系该地第一人,深受社会和收藏者的普遍好评。许多书刊有他的篆刻书法作品,许多华侨请他刻印,许多名家也请他刻印,日本友人、台湾艺术界和新加坡侨领都请他写字刻印。
郑新儒先生的第三“宝”是诗词作品。郑老创作诗词,大多是歌颂真、善、美,热情洋溢,意味无穷,自然朴实,情深意笃。如《颂孔繁森同志》:“忘我无私品德优,满腔热情写春秋。清风两袖谁能似,后乐先忧孺子牛。”诗句先叙后议,形象鲜明;平实流畅,言顺其理。他的诗文集《拾遗集》已经出版。
郑新儒先生1982年离休后仍辛勤耕耘,锲而不舍,真可谓是“最美莫过夕阳红”。 (方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