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凡
走进黄石镇清后村的旧村落,可以看见一条用斑驳的石块铺成的横路蜿绕着。走在这样一条村道,常常让人隐隐约约看见那种充满浓郁、淳朴、乡韵飘香的气息,逼仄的空间感,沧桑的时间感,古色古香的存在感,恍若昨日小街巷中熙来攘往的繁荣生活,像一出戏还在上演着,却又瞬间消失不见,无法触及,仅存着一种让人心潮涌动却无以言说的寂寞和寥落,让人心生疼惜。在一三岔路交接的拐角处,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周家巷”三字,笔劲浑厚,后人不断刷新的红漆依然鲜艳、醒目。
据族人说,“周家巷”三个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理学名士周瑛的笔迹。周姓先人大多聚居于周家巷,斗转星移,周姓的子孙后代才渐渐向各地开枝散叶。
现如今的周姓族人居住的还是比较集中,以石碑为中心辐射四周数里的大片地方,悉数周姓人家。(《兴化府莆田县志》记载五马桥:“五马桥,原名上廊桥,在上廊周家之北。”可见,周家巷的南边地界至如今的五马桥。向西,则是后塘村落,如今有修筑春太路一条,以示区分。东至和丰街,有黄等姓氏迁居进来,但仍是周姓居多。)周家巷,占据清后村半壁江山。但其实,石碑所在位置,现如今仍是一条小巷弄,是周家巷的核心地带。
“周以国为姓”。商朝后期,周姓的先祖古公檀父率族人建立周族。古檀公生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继承君王位,传给周武王,建立周朝。周王朝后为秦国所灭,其后人遂以周为姓。可见,周这个姓氏的源流,来源于古代国家的名字。
周姓入闽。
周瑛撰《续修族谱序》(收录在《四库全书》):“周氏唐固始人系出周平王别子唐末盗起周氏有从雅翁者与王潮兄弟同里闬厚相结纳保障乡里尝栅梅林以扼盗冲翁料事多中潮因呼为梅林独识及潮得闽泉州刺史翁谋依潮筮之吉乃以光启三年入闽潮见翁喜授宅里于泉州仙游县之东乡翁治居第有堂有廊乡人将上堂必先上廊因呼上廊周氏自梅林以下尚数世有纪凡此皆旧谱所遗者。”
周颐,号梅林,是河南固始人,系属周平王。唐朝末期,梅林翁与王潮、王审知兄弟曾经在乡里树立栅栏防御盗匪。因为梅林翁料事如神,经常猜中,所以被称为“梅林独识”。等到王潮知任福建泉州刺史时,梅林翁打算投靠王潮兄弟去。经过卜筮,是吉签。于是在唐光启三年梅林翁携眷进入福建投奔兄弟。王潮看见梅林翁,十分高兴,便把梅林翁安置在仙游县东乡。梅林翁开始修筑房屋,房屋有厅堂有廊道,乡亲要走到厅堂必须先经过廊道,因此把梅林翁居住的房屋称作“上廊周氏”。梅林翁的后代尚有几辈人有作族谱记录,这些都是旧族谱流传下来的。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随着不断迁移,始有梅林翁迁移进入福建。乡人常自称“莆阳清浦上廊周氏”,也由此可见,“上廊”称呼的由来,与居住的房屋构造相关联。自梅林翁入闽,其十七世孙,南宋朝周石麟(1236年~1306年),从福州迁居莆阳清浦,治居上廊。周石麟,字兆瑞,朝奉大夫,称“十七朝奉公”,他居住的房屋被乡里人称作“上廊周家巷”,石麟公就是莆阳清浦上廊周氏的一世祖了。
奉公的苗裔从此便都居住在清浦上廊。元朝至正末年,周志用植物稻草、陈年的方形石、挖凿山洞法等在距离正宅的东面择地建筑住宅,旧名称“田檠港”,用这块地的一半面积凿成一个大水潭,把木兰溪水引到这里汇入大水潭中。他们居住的房子“坐乙向辛,水从亥方向汇入”。左边有两座沙土,拱在屋前,水绕过沙座可以通行船只。在外边的沙座原来的旧地方有一条河沟,连接到周家巷。
周志,字德贤,号心鑑,生卒年不详。周志公生平惯以“行方便”为三字符,为人仁厚慷慨,乐善好施,每见穷困必接济,修筑路桥亭榭,以便利通行、路人歇脚休憩,因此周志公备受敬仰。“其东南有所谓小桥者,旧时架木为梁,沟面宏阔,危不可渡,志捐赀以倡,率乡人作砥柱四,伐巨石为梁,大可通舆。”可见,在当时,周家巷已开始凿潭、筑桥、可通舟楫,小江南的水乡逐渐形成。后人多评价周志有汉长者的风范,并认为,善有善报,所以,其后的周家子孙科举登巍的贤才接踵而出,都是周志平素行善积德种下的善果。
明朝景泰末年,周瑛又与族人周勃、周珷、周瑶用轸石修筑一条横路,一共开垦耕田三十亩,用挖山的办法凿了一条有数百步长的水渠,旋绕在房屋的地基边上,种植水绵树,弯曲的、笔直的树干、枝桠相互缠绕,茂盛得就像一座木城。然而,烟雾“消掉”太阳出来的时候,树木葱茏,流水映带,路过的行人都为这美景停留观看。中间有甘露洲,成化乙酉年春天,有甘露降到洲上面,浴云池、貯青等亭榭成为可以欣赏的美景。这个地方的旧名字叫做横路。因为流水和树木交相辉映,又改名为凝翠湖,它的支流穿过树丛,可爱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