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冷
最近,我到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参观,看到了以前农村使用过的水车、石磨、织布机、扬谷机、筛子、箩筐、簸箕等几十种莆田传统农具,尤其是看到印红团的木制模具——“红团印”(莆田方言),令人勾起往事,浮想联翩。
这些农具,我小时候大都用过,也有制糕饼的模具,尤其是“红团印”是糕点中制式模具家族中的最大类。当时,因为年龄尚小,无法干重体力活,逢年过节,只有轮印红团或烧火、打扫卫生的份,所以至今记忆犹新。此外,还有不少其它材质的糕饼模具,如陶模具、瓷模具和金属模具。糕饼模具的制作,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手工雕刻;二是翻模制作。木制糕饼模具雕刻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一种以“反刻”“阴刻”或“凹刻”为主的“范”。我国古人早在制作青铜器时就使用各种“范”,这是中国器具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工艺。“范”是中国人概括各类模具的总称。作为一种特殊的“木范”,各类糕饼模具的雕刻多用阴刻或凹刻,而用这些模子印制的红团、饼、馍、糕、粿、粑,则展示出“阳刻”或“凸刻”的绘画效果,精美绝伦。可以说,中国传统糕饼模具是展示民间文化习俗和吉祥愿望的“生活木版画”。
传统糕饼模具的最大亮色,是雕镂其上、寓意丰富的各色纹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生活现实的,幻想世界的;寻常易见的,宗教神灵的,只要是能够想象出来的吉祥物,都能变成纹饰,刻在饼模、糕板(版)、饼印、粿印、粑粑模上面,让印制上这些纹饰的糕饼点心既好吃又好看,还能图个好彩头。
莆田传统糕饼模具雕刻者们十分追求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纹饰的构图、形象设计和刀刻纹路上。家乡的艺人们也特别追求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有的纹饰讲究繁复美,把几种艺术形象堆砌在一起,使纹饰丰满、充实;有的讲究纹饰单一和简约美,在一个巴掌大小的天地里,寥寥几刀,便刻画出一种意境来,如一个福字、一株牡丹、一个桃子、一条金鱼,不仅不失其美,反倒把美的形象更加聚焦了。有的纹饰追求逼真,有的则追求写意,刻意夸张和延伸,透着浓郁的象征意味。还有的纹饰是艺人自己的创作,体现出一种高雅脱俗的独特韵味。糕 饼模纹饰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间隔与连续、疏密与重叠、多样与统一等审美要素,都在传统糕饼模中得以体现。
糕饼模具的动人纹饰,又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以及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紧密联系。曲线、直线、水纹、锯齿纹、几何纹、祥云纹、漩涡纹等,多从动植物的图形中转化而来,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在家乡的米糕模上,在一个板(版)面的25个模型上,个个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在雕刻动物时,只只身姿活泼,神态悠然,显现着动物的自然神态与悠闲自乐的形象,也彰显着雕刻艺人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纹饰,无不贯穿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糕饼模具纹饰中出现最多的,是与健康、长寿有关的画面。在家乡的模具中,出现过普通寿字、圆寿字、长寿字以及其它造型的寿字,也出现过表征长寿的桃子、祝寿的八仙以及寓意相同的“暗八仙”,还有南极仙翁、福禄寿三仙、献寿麻姑。健康与长寿,是糕饼模具纹饰中一个最抢眼的“主题”。例如,蝙蝠谐音“福”,就把糕饼模具上的蝙蝠形象划定在“福”的框架内;龟象征长寿,就把糕饼模具上的龟的形象刻画成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神圣“榜样”;蛙和雨水有联系,预示着风调雨顺;莲花以及青竹纹饰的出现,则强调了更深的社会文化涵义,鼓励人们追求莲花般的清廉,树立青竹般的品格,严肃而不失俏皮地提醒着看到纹饰和吃到糕饼的人们勿忘这些规矩和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