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接触艺术品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艺术概念及艺术品的普及,或许有赖于两方面的发展:一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近些年来,网络的发展让原来我们认为可能一辈子都难以接触到的事物变得触手可及;二是精神随着物质的不断发展也变得越发重要,物质和精神作为人的两大需求,两者之间必会水涨船高。
传统的艺术领域是绘画、雕塑和建筑三大类,但现代艺术家们所能采用的风格、媒材和技术已经多到数不胜数,艺术家们自由组合各种元素,艺术作品远远超越了既有的三大类。如果不熟知艺术史,对现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又不甚了解的话,就要个人有自主的判断力才不致在现代艺术作品中迷失。
审美力是先天与后天共同努力的结果。多数人天生就会被美的东西所吸引,就连小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对美的东西多看两眼。而平时的生活及学习中,更是自然而然会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如果再愿意阅读一些艺术方面的书籍,补充系统性的理论认知,对形成自我的审美力就更有帮助。
有些“艺术品”观赏者甚至是评论家们也无法解读,是因为这些艺术家们的意识太过超前,比普通人更有审美力的原因吗?艺术家由于先天对美更为敏锐,后天又通过不断地自我培训强化审美和想象力,所以和普通人相比他们并非是简单的超前,本质上说是学习积累的不同所产生的差距。
书中说,传统的美学概念中所认为的作品要含有精湛的技艺,外观有协调感,在体现高度复杂性时不能失序等衡量标准早已被现代艺术所颠覆。艺术家们开始用大胆的美学实验不断制造新奇,哗众取宠或激发人们对艺术的新思考。为了在社会引起轰动效应,“激怒群众的方式,可能是现代艺术最后的机会。”这令我不禁想到现代诗歌的创作现状,两者有异曲同工之态。许多创作者不断地借“实验美学”之名来挑战诗歌语言表达的极限。事实上对这样一些挑战,就是解构及游戏语言或诗歌本身。正如书中所言,“许多现代艺术家采取这种方式来自我吹嘘,而不是真心希望借此让现代艺术的发展获得更丰硕的成果”。
古典艺术相对而言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传统的审美更符合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审美观,而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相比,更多的是把人们的苦、痛,还有人性中负面的东西加工成艺术品来呈现。这些作品虽然也是很真实的,但由于它们多是传达负面情绪,因此在趋利避害的价值体系流行的当下,自然会被抵触导致生命力短暂。但哗众取宠及被炒作的作品,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也注定生命力的短暂。
无论艺术家们用怎样的态度对待所从事的艺术工作,我仍相信他们内心深处是渴望作品被大众认可并接受的,以及希望自己被视为真正的艺术家。尽管他们的作品很可能会随风而逝,但从事艺术的人内心都希望他们的作品能产生持续的影响,以拿来抵御和对抗自己短暂的生命。因此,学习和了解现代艺术吧,在我们短暂而有限的一生中,享受或挑剔它们,都可以让心灵获得一次次慰藉,增加生命的动力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