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兰亭雅思
【发布日期:2015-08-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建平

兰亭是一座丰碑,耸立在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兰亭是一方圣地,吸引着历代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谁能想到,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一个文人乘着酒兴所作的那篇文那幅字,竟给了兰亭如许的盛名!
那篇文那幅字就挂在我的客厅中明窗旁,当然不是王羲之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的那幅,但它依然穿透历史烟云氤氲着浓郁的书香。这书香又诱使我在1651年后的盛夏,驱车浙江绍兴造访兰亭,追怀那春日修禊、名士雅集、曲水流觞的盛会。这个历史盛会同样因了《兰亭集序》,成为流芳千古的佳话。
在景区一家旅游品商店里询问兰亭旧事,一位题扇乡老告诉我,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借民间风俗“修禊”(春花三月,兰蕙送香,采集花草,洗澡洁身,祭神欢宴,以避灾祸),邀请诗书家谢安、辞赋家孙绰、高僧支道林等41位名流高士,在这兰渚山阴的兰亭流觞曲水,得诗37首。
为汇诗集,众公推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作序,记录这次雅集。王乘酒兴即席挥洒,心怡神畅地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此文不但文采灿烂、字字珠玑,而且通篇书法潇洒飘逸、浑然天成,达到我国书法艺术的巅峰。
此后,《兰亭集序》引发了许许多多故事,历代书家争相摹仿,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唐宋以降,名家之迹汇成了相当规模的碑林。传说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因对此序爱不释手,竟令把其陪葬,以至真迹下落成为历史谜案!兰亭也引发了许多诗坛和书坛盛事。历代文人纷至沓来,题咏追思永和雅事。清朝康、乾祖孙两帝,先后前来游览,摹写题诗,勒石立碑,表达仰慕之情。如今,这里更成了游览胜地,海内外游客如蜂绕蝶舞。《兰亭集序》的文彩墨意,被搬上书画、字帖、伞衣、扇面、镇纸,成为富含文化韵味的旅游工艺品。
因为那篇文那幅字,兰亭有福了,被尊崇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因为那篇文那幅字,绍兴人有福了,拥有了一座子孙万代取之不竭的旅游金矿;因为那篇文那幅字,如今的兰亭每年都举办“书法节”,韩国、新加坡、欧美不断有人跨越千山万水前来拜谒,日本居然亦流传着“兰亭集会”的传统hellip;hellip;在曲径通幽的鹅池旁,在莲花吐艳的流觞亭前,在王右军祠内的墨华亭中,我边游览边思索,兰亭的深远文化效应,恐怕还得溯着历史长河去探源。
两晋时期,社会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于是,有的谈玄论道,晤言一室之内;有的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兰亭雅集,正是对当时上层社会奢侈腐化的冲撞,也是文人与大自然的亲和交融。试想,在惠风和畅的春日,一群雅士欢聚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牧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呵!然而,王羲之却在这特定的环境中,乐极悲来,感慨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而功业无成,老之将至,发出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长叹,进而在对人生的深刻观照中,写下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出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其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就隐藏着他人生的那份执着和挚爱。
美学名家宗白华赞叹晋人之美,写道:“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兰亭雅会恰恰是他们内外一体,把生活激情投射美好自然的天真流露。请看,“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孙绰)。“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王彬之)。“萧散肆情志,酣觞豁滞忧”(王玄之)。这些修禊诗句的关节点,便是对生命深沉的爱。特别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之所发流芳百代,除了高超的文学和书法造诣外,还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美和精神美。
流水依然,晋墨留香。人类文明如流觞曲水跌宕推进,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却是一致的。与曹孟德吟咏“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王羲之道出了有志之士的“千古同悲”和“万载同叹”,才予人一种深沉的情感撞击。正因为《兰亭集序》倾注着一个古典文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理性思考,其文韵墨痕间才流溢着如此绚丽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根和髓,早已深植于中国文人的文化血缘里、生命基因中。
漫步兰亭幽径,觉得古时的兰亭可能不像今天这么园林化,留下许多刻意加工的痕迹。它应该有空蒙的山色、荡漾的波光、长呤的虫鸟、种兰的野老,有隔绝红尘的清寂静气,有啸傲烟霞的荡然胸臆,有曲水流觞的酣畅淋漓hellip;hellip;是天时、地利、事理、人格、墨意的相通,才造就了当年出神入化的鸿文雅篇,也才吸引了今天朝圣般的不绝游人。我不禁想到,深层次的旅游应是一种文化寻根,对古人情性品格的探寻,对华夏人文精神的挖掘,自会使你攀上人类的精神高原,领略那壮丽的风光。
“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真该感谢兰亭,让我思想的脚步横渡时空,与古人有了一番跨越千年的心灵握手。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