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历史上的那些“车”
【发布日期:2015-09-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刘绍义

在古代,车,不但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从4000多年前黄帝创造第一辆牛车起,车,就具有了这种特殊的历史使命。
最古老的车当然就是牛车。牛车这个笨重的交通工具,在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就是因为牛车虽然慢点,但它行起来非常平稳、安全和舒适,车上还可以障帷设几,让人们任意坐卧,所以,牛车在东汉时期非常盛行。
牛车在秦时叫“大车”,唐时叫“长檐车”,宋时叫“太平车”。牛车在历史上虽然没有绝迹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农村地区还使用过牛车),但它毕竟速度太慢了,不能适合人们长途旅行以及在战场上打仗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适用于人们需要的马车就出现了。
历史上第一辆马车是夏禹时代奚仲驯马后制造的,商代以后开始大力改进,马车不但成了达官贵人的交通工具,也成了贵族显赫的随葬品。《说文》上说,南禹县辛村周墓出土12辆马车,竟有72架马骨,可见当时已经有一车六马的马车了。
汉代时,乘车等级更加严格,低级官吏只能坐无帷的小车——“轺车”,只有高级官员才可以坐高大的棚车——“轩车”,而贵族妇女乘坐的则是装有帷幕的“辎车”。同时驾车的马匹也不一样,一般的车只有一马驾车,而统治阶级则要四马驾车,所谓的“驷马安车”、“驷马难追”都是指的这种四驾马车。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妇女乘坐的有帷幕的车就称为“轿车”了,所谓的“轿车”,就是马拉的像“轿子”一样的马车,这在我国已不多见,但在外国仍有存在。我国最早拥有“轿子”汽车的,是慈禧太后,那是一辆德国商人送给她的汽车,据说因为慈禧太后嫌司机坐在她前面,把个屁股对着她的脸,心里极不舒服,所以一次也没有坐过那辆车。
我们从古人招“大学生”或者“公务员”中,也能看出古代有头有脸的人对车的重视程度。古人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其中就包括“驾驶证”的考取,《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的“御”就是“驾驶马车”之义,贵族子弟入学都要学习这六种技术,即六艺,而“御”正是这六种技术之一。
“御”字的产生与马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文解字》曰:“御,使马也。”我们从“御”字的甲骨文中也能看出来“御”字的赶马车之意。它的左半部分是一条绳索(幺),表示驾驭马车用的鞭子,右半部分是坐着的一个“人”,表示赶马车。金文的形体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只是将左边的“鞭绳(幺)”涂成了黑色实心的。小篆的形体趋向了繁化,左边增加了表示行动的“彳”,中间的下部增加了“止(趾)”,也是用来表示行动的,只是中间的上部和右边已经变得不像“鞭绳”和“人形”了。楷体的形体结构是沿袭小篆的形体结构演变过来的,但一点也看不出甲骨文“驾驭马车”的“会意”来了。但是,“御”字的词意没有变,从古到今都是“驾驶”或者是“驾驶员”之义。
《庄子·达生》:“桓公田于泽,管仲御。”意思就是说,齐桓公在沼泽打猎,管仲驾着马车。如果管仲入仕前没有“驾驶证”,不会驾驶马车,与齐桓公一起外出,总不能让齐桓公给他驾驭马车吧,这就是贵族子弟入学时学习驾驶技术的主要目的。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古到今,人们都是把“车”与穿衣、吃饭和住房当作人类文明的命脉,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忽视松懈过,人类文明的历史其实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说白点,也就是衣食住行的历史。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