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1929年8月,林帆在涵江老镇出生,他从小酷爱绘画,十岁时,向民间艺人黄源凡先生学习古典人物画,并用心临摹古代各名家的书帖。在念涵中初级中学(今莆田六中)时,得到了美术老师黄祖裕的赏识。他经常登门求教,一方面现场观看老师的作画,一方面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老师修改。在黄祖裕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的书画艺术大有进步。
一九四六年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十七岁的林帆跟随老师黄祖裕,千里迢迢来到十里洋场上海滩。他们在八仙桥青年会举办师生画展。因黄祖裕与艺术大师刘海粟有师生之谊,所以特地请刘海粟参观画展并进行指导。刘海粟在看到林帆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意人物画时,停步观赏良久,继而大加赞赏,认为他“出笔不凡,大胆泼辣,笔笔有方,有黄瘿瓢遗意”。在对他赞赏之余,希望他继续深造,并掏出名片,在背面写上:“旧同学黄祖裕介绍新生入学,请接洽”,写完交给黄祖裕先生。当年,林帆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对学美术的人来说,能考入上海美专是当时国人非常骄傲的事,当时在涵江只有陈鹤、黄祖裕、黄启龙、林帆四个人考入上海美专。
林帆在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期间,得到名教授潘天寿、汪声远、陈大羽、顾坤伯等的悉心指导。有一次,在上山水画课时,顾老师看到他的一幅用侧锋拖笔画山崖的水墨山水画,不禁惊叹地说,你这样年纪能画出这样的画,实在是很难得hellip;hellip;从此之后,顾坤伯把他作为得意门生,经常在家中对他进行精心指导hellip;hellip;时光荏苒,林帆回忆起他的老师,还满怀感激思念之情。
林帆从事书画艺术,应该说也是有家庭渊源的。他的曾祖父李光藻(1850-1914),字习渔,一作习渠,保尾人,是清末一位画家,曾任广东省县丞,工花鸟,尤精兰竹,有板桥遗意。至今,他还保存有曾祖父的5幅遗画,其中一幅设色花鸟画被选入1988年出版的《莆田历代书画选集》中。
解放后,林帆满腔热情投入教育事业。在美术讲坛上,他辛勤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美术人才。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林帆坚持刻苦的书画创作,每日清晨练功写字,用 心临摹名家字帖。白天挤出时间画画,他创作的态度谨慎严密,师古而不拘泥,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意境深邃,尤以山水见长。在林帆的笔下,山山水水弥漫着丝丝缕缕乳白色的灵气,朦胧中洋溢着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辛勤劳作的汗水加上艺术的天赋,绽开绚丽的艺术之花。从一九五四年开始,林帆的画便在省画展展出;一九六五年,他的山水画入选北京荣宝斋百年纪念大展。
一九七八年冬,历史翻开了本世纪最崭新的一页,林帆也和祖国一起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从此以后30多年的时光,他的书画作品在国内外频频参展并发表。
林帆于1983年从莆田十四中退休,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曾任莆田市三江画院副院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届古稀的他,在苍然轩的一间小楼里,继续为书画艺术而贡献出自己的余热。抽屉内一大叠大红证书,见证了老人丰硕的艺术人生。
他还应台北镇澜宫之邀,创作了48张的《妈祖》组画,用艺术形式展示了妈祖从出生、济世、升天等不凡的人生历程。之后,他又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热爱,花了约一年时间,创作了莆田二十四景。年轻时,他喜欢画花鸟、人物,晚年移情自然,仍然勤奋作画,并多画山水,是个慈祥、和蔼、平易近人的老人。
2013年春节他因病辞世。他的作品和艺术成就,被收入《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华古今书画家吉祥福寿作品大典》等;他有近千幅作品走出国门,流传到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