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兰台方家
【发布日期:2015-1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元小宝 李金贤

《兰台方家》是中共莆田市委文明办和莆田市档案局在莆田市电视台演播的《道德讲堂》档案专场短片之一,讲述了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一家两代三人的档案情缘,展现了当代档案人风采。特全文介绍《兰台方家》脚本。
[画面]涵江全景,方明高、方明坚、方黎莹特写,推出“兰台方家”字幕,方家古宅
[画外音]在莆田,有一户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家,却名闻档案界。这户人家姓方,全家人都与档案事业结缘,其中哥哥明高、弟弟明坚及明高之女黎莹,均有档案专业高级职称。同行们称这一家子为“兰台方家”,这是对他们专业内行和造诣的尊称。
[画面] 明高在档案馆大门外的照片,高级职称证书
[画外音]30年前,大哥明高从税务部门转到档案部门。经过不懈努力,他从兰台门外汉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档案工作行家里手,成为现今全市档案系统高级职称第一人。
[画面]明高不同时期照片,档案修裱场景
[画外音]明高还是我市档案修裱第一人。1985年,他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学了一手修裱档案技术,在修裱方面,堪称又明又高。30年来,他精心修裱档案近5万页,一卷卷破损的档 案在他手上起死回生。2006年为了让修裱技术传承下去,他在市档案馆言传身教,带出了一班新手,而今这些人成为我市档案修裱的中坚力量。几年来市档案馆抢救修裱了25万页宝贵的历史档案。
[画面]明高在档案库房内忙碌工作场景
[画外音]沉睡的档案自身,已经不太在乎时间,但使用者却常常争分夺秒。有时为了解使用者的燃眉之急,明高也同样要争分夺秒、废寝忘食。
[画面]十八罗汉渡海图,研究、著述场景,论文刊物
[画外音]档案是社会历史的浓缩。因此,对档案的研究,毫无疑问是一门极为专业的学问。工作之余,明高先后撰写学术论文和档案成果20万字,其中《解读十八罗汉渡海图》、《面对流失的电子文件》等35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使用。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被业内人士誉为能说、会写、实干的全能专业人士。
[画面]在涵江发挥档案余热的场面,涵江区档案馆外景
[画外音]2012年,明高光荣退休,但他的档案情结依旧。他选择在莆田市涵江区继续发挥专长,继续为档案事业作贡献。
[画面]国家二级档案馆证书照片,明坚工作状态场景
[画外音]莆田市涵江区档案馆是国家二级档案馆,馆长方明坚是明高的亲弟弟。受明高潜移默化的影响,明坚对档案事业也是一往情深,在其身上多有乃兄气象。
[画面]搜集的各种古籍、碑刻特写
[画外音]明坚是有个性有故事的人,在他的视野里,各种古籍、碑刻全是宝贝。几年来,他在馆外搜集各种珍贵档案史料达300件。这些老古董,时间跨度明、清、民国,内容涉及宗教、史学、国学、医学,颇具地方特色,极具文献价值。
[画面]编研成果照片,书本翻动特写,获奖证书
[画外音]正是借助这些“老古董”和其他馆藏资料,明坚撰写、编纂的成果有《涵江村名》、《涵江遗珠》、《涵江钩沉》。其中《涵江村名》荣获全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一等奖。这些作品均以“涵江”冠头,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结和档案情缘,为留住乡愁、繁荣档案文化作出贡献。
[画面]《中国档案报》特写、建设工地指导档案工作场景,项目征迁和工程档案照片
[画外音]明坚对档案的热爱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他的许多独到见解或新奇发现经常受到同行专家的称赞嘉许。他指导的建设工程档案和项目征迁档案卓有成效,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肯定和推广。而今区档案馆接收工程档案近12000卷,其数量之多,在全市乃至全省县区档案馆中都是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
[画面]黎莹特写、荣誉证书
[画外音]方氏一家老幼,或多或少都能对档案说出个子丑寅卯。而在莆田第六中学工作的黎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于201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档案工作者。
[画面]莆田六中布局情景、史料特写
[画外音]莆田六中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丰富的档案资料。凭着年轻好学,在父辈的指导下,黎莹在旧房舍故纸堆里,披沙拣金,整理出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
[画面]黎莹指导明高、明坚使用电脑,和父辈一起讨论论文情景
[画外音]尽管黎莹年纪较轻,但她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她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迅速,对于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手段的掌握,诚然是后浪推前浪,“雏凤清于老凤声”了。
[画面]档案刊物特写,明高、明坚阅读欣赏黎莹论文,对黎莹鼓励赞许,舐犊之情溢于言表
[画外音]近年来黎莹发表了许多论文,其中不乏新视角、新观点、新成果,反而让父辈受益匪浅。
[画面]镜头返回涵江全景、古宅大厅,方家楹联特写,“文明处世,德智修身”主题特写
[画外音]在号称“小上海”的涵江,在这质朴乡村农舍中,却珍藏着一户孜孜不倦追求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姓人家。这户人家的古宅大厅上有一副楹联,上联是:文明处世先祖垂典范,下联是:德智修身后生续辉煌。“文明处世,德智修身”的家风代代相承,令人刮目相看,倍加钦佩。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