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兴化平原(中)
【发布日期:2015-1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春荣


兴化平原绵长的历史,这时有了一个巨大的时间拐点。
从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始,莆田人进行了一个伟大梦想的实践。在木兰溪上筑陂引水,让两岸的田野四季吮吸着木兰溪水,让一年三熟的富足生活,接近莆田人的现实。
或许这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十六虚岁长乐女子钱四娘携钱十万缗在将军滩前筑陂,其后陂被山洪冲毁,钱四娘愤而投水死。这不止百字的序说,已经让莆田人热泪盈眶。身世不详的钱四娘,成了木兰陂的代名词。千年之后,莆田人一往情深地悼念着她,祭祀着她传说中所有壮烈的往事。
一些确切的文字记载着一个异乡人伟岸的名字:侯官人李宏。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李宏应诏来莆田筑陂。
木兰陂的建设是王安石变法的直接结果。当时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大兴水利,大力促进各地政府因地制宜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水平,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赋税,为农民增加收入。适逢这个变革的时代,木兰陂的建设应运而生,作为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李宏,从几百里远的侯官奉诏到莆田,来完成他一生最伟大的事业。
木兰陂的建设是兴化名臣蔡京大力支持的结果。作为王安石变法最直接的执行者,蔡京的一生沉浮和变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兴修水利是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莆仙人,蔡京深知木兰陂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关系莆田人民千秋万代的大事。蔡京不仅力主筑建,而且不遗余力地上奏请疏,力陈利害,直接促成了朝廷财政的直接拨款。
木兰陂的建设是李宏科学勘探、设计、施工的成果。作为奉诏来莆筑陂的总工,李宏专业素质不容置疑。作为水利工程专家,科学选址是整个工程的成败关键。
木兰溪是莆仙人民的母亲河,虽然只有二百里长,但其丰富的水资源,一直泽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木兰山下的木兰溪河段,水势和缓、溪道宽广,两岸均为岩石的丘陵,其河床基础地比较坚固。李宏在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利用一年四季木兰溪不同的水量观测木兰溪的水文,把每个月的溪水流量、流速,雨季的时间长短等资料详细记录,作为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
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木兰陂竣工。
历时八年的木兰陂水利工程建设,使几代莆田人筑陂引水梦想成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木兰陂和同时进行的南洋渠系的建成,直接改变了兴化平原的生产条件,全面完成了兴化平原的开发。
近千年的兴化平原,似一块辽阔的绿绸带,铺开在五山环绕的莆田大地上,常年稻花飘香、麦浪翻滚,被誉为“兴化粮仓”。屹立在兴化平原上的数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庄,不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且文化繁荣、生活富足。一代又一代莆仙学子从兴化平原的炊烟里走出,完成了他们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梦幻般的演出。
四百年的时间如木兰流水,流过陂头,流向远方。明弘治年间进士郑善夫的诗歌《泛木兰》,真实地描绘了木兰溪和兴化平原的春时情景:木兰山下陂水清,南洋北洋风日晴。惯乘舴艋中流稳,颇爱棠梨两岸明。石堑沙堤四海势,鵁鶄鸂鶒乱春声。漫向云庄望莆田,更从壶顶看沧瀛。
一马平川的兴化平原,如一个四季如春的聚宝盆,矗立在莆田人心灵的精神家园。溪水、河渠、小桥、流水、村舍,闽中水乡,莺歌燕舞,花香鸟语,如诗如画,孕育了无数的人才,一个个怀抱着梦想的才子,从这里的一座座村庄走出,去远方,去梦想抵达的地方施展抱负,精忠报国。
元皇庆年间(公元1312-1313年),兴化总管张仲仪、郭朵儿在木兰陂北端开建万金陡门,即进水闸,分木兰溪水进入北洋,开挖沟渠与延寿溪下游水系汇合,形成北洋渠系。纵横交错的北洋渠系,不仅储蓄了数千万方的雨水,对北洋平原的防涝、抗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