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湄洲女铸就“莆田茶”名片
【发布日期:2016-01-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锦堂

不久前,由福建茶人之家、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福建省张天福有机茶技术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福有机茶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闽茶杯”(秋季)茶王赛,一位来自湄洲的美女高迟君,格外引人注目,她的“妈祖平安茶”获得金奖;这也是去年我市参赛茶行业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女性获得者。
高迟君,80后的渔家姑娘,认识她的人习惯称呼她为“湄洲女”。她中专毕业后,就想走出去打拼。有毅力就有了动力。2008年5月,她和朋友在莆田城内的石室路开了一家茶叶店。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创业时,却碰上了金融危机,她刚开张的茶叶店生意很不景气,曾一度陷入困境。原因就是自己对茶叶不精,面对窘境,她咬紧牙关刻苦加强自我学习茶文化知识,到产区看生产,学习加工。尽管走过了这一段艰辛的历程,也给自己充盈了茶文化知识。2010年,她决定把茶叶店迁往兴安名城附近。在朋友的帮助下,新开的茶叶店比以前规模更大。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高迟君边经营茶生意,边刻苦钻研茶艺文化,从而不断提升了茶叶店的品位,也结识了更多的“茶人”。高迟君不无感慨地说,茶叶本身就是一种人脉生意,作为渔家女在城里的人脉毕竟有限。为了拓展市场,她便把泡好的茶放在门口给过往路人免费品尝,这样渐渐地茶叶店生意有了起色。
一杯清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郑重其事”,为了让更多的人融入茶文化的世界里,高迟君大胆尝试茶会。她在南山广化寺举行了“平安茶会”。期间,虽然吸引了很多喝茶人,但许多人对茶文化并不了解,这样需要有人教他们如何选茶、泡茶、品茶等。于是,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每周六下午2点举行一次“茶会”,进行泡茶讲说、品茶听禅,介绍茶的品种和功效,传播茶文化知识,告诉他们不同的体质适合喝什么样的茶hellip;hellip;让与约的喝茶人耳目一新,并学到茶与健康的知识。
学无止境。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开阔眼界,她到各地参加茶会。在莆田茶行业从事前辈郑仲阳的引领下,她认识了茶界泰斗张天福和国际茶艺大师范增平老师,并向他们学习茶艺,更进一步深造自己。正是她通过以茶会友,传播茶文化,参悟茶道精神,从而为她积攒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并使她的茶叶店从原来的小店发展到现在的体验店,今年还要改为茶文化馆。
高迟君说,关于茶叶,多数人对莆田的茶叶了解不多,总认为茶叶还是外地的好。她告诉我们,莆田早年就有茶,蔡襄的《茶录》是一本非常宝贵的文化,对我市的茶产业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应该要去珍惜和宏扬这种文化;郑樵的《采茶行》记载着我市茶的发展历史,从古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市历史的贡茶,包括当年皇宫里对我市进贡茶(枫林郑宅茶),其曰:“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
高迟君认为,莆田山清水秀,是产茶的好地方,但本地茶农在采茶旺季要熬夜炒茶,还要一大早进城卖茶,偶有茶商上门收购,因市场占有率低,时常被压价,收入始终不高。为此,她强烈地感觉到莆田要开辟一条新的销售渠道,让莆田茶农的辛勤付出有更好的回报。作为“茶人”,高迟君对莆田的茶叶有更深的认识。她说,其实莆田的茶叶质量并不比外地的差,茶农们为了把茶叶卖出去,经常把莆田生产的茶叶说成是外地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市场。对此,她深感惋惜。为了让莆田的茶产业做大做强,她从源头上抓品质,每当基地的茶叶开始采摘时,她都要住进大山,指导茶农制作优质茶叶。由于她的悉心指导和苦心经营,几家和她合作的小茶企的茶质量和销量均明显提高。近年来,她打出了莆茶,铸就了“莆田茶”自己的名片。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