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生
2009年11月,方嫔嫔老师从几十年的音乐、舞蹈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她走入了社会,她给自己的定位,做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她不知疲惫,四处奔波,深入社区、农村,为那些大婶大妈们组织舞蹈队,编导社区健身舞、广场舞,舞姿婀娜,每天舞出了幸福生活。
2011年,在方嫔嫔穿针引线下,几十位离退休的音乐、舞蹈爱好者自发组建欢乐合唱团,在没有伴奏器材和演出服装、道具的情况下,方嫔嫔和几位组织者自掏腰包购买,解决了难题。但成员中多是年纪偏大的中老年人,既没有唱歌的基础,也没有接触过舞蹈,这又是一个大难题,方嫔嫔便从最基本的发音、动作教起,利用晚上空闲时间把大家聚在一起,一遍遍地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队员们的唱歌、舞蹈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相互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就这样一首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红歌在社区上空回荡。此外,方嫔嫔和几个组织者不满足于单一的颂唱,而是倾才献智于创作经典曲目上,四声部《南泥湾》就是她教唱他们的全新演绎方式,队员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让男女高低声部交织,旋律动听,别有一番风情。如今合唱团的这一群老年人扯开嗓子唱红歌,斗志昂扬,摇动腰肢跳舞蹈,精神抖擞,在歌声与笑声中交织,在舞蹈和音乐中融汇,他们用歌声唱“享”欢乐晚年,用舞蹈感受着不老的青春。
我曾多次观摩她编导的舞蹈演出,目睹过观众对她编排的舞蹈是那么喜爱,每个节目都会激起观众由衷会意的欢笑。可以想象,在那些万籁俱寂的沉沉长夜,方嫔嫔为了观众的微笑绞尽脑汁的情景。她的舞蹈在艺术上也是极其讲究的,无论表现风格、艺术结构,都是多种多样的,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有的平实质朴得像一件优秀的白描作品,有的隽永精致得像一帧小诗,有的是写实主义的,有的是象征主义的,有的是现代主义的hellip;hellip;而把舞蹈编排得各具风采,方嫔嫔是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可谓煞费苦心,惨淡经营。每一个舞蹈不乏长江大河浪花奔涌的气度,每个舞蹈都富有变化,像每一朵浪花也自有独特的形态、独特的美感。她编排的舞蹈给涵江百姓舞台,也给这座老城镇的文化,甚至给我们的莆田,增添了勃勃的生机。
“音乐舞蹈给我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无数个比我更强的我。”在总结挚爱的音乐舞蹈艺术给她带来的收获时,方老师深情地说:“只要生命不息,我还将在音乐舞蹈艺术的广阔天地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