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从“半部论语治天下”说起(下)
【发布日期:2016-04-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劲松

“敏于事而慎于言”,说话谨慎,办事勤快,有着良好的工作作风。毛主席诗云:“多少事,从来急hellip;hellip;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强调的便是办事效率。在这里,说话谨慎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前提和条件,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口无遮拦,想当然,一旦出了差错,就会给人民的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勤快则是工作能力水平高的体现。
“就有道而正焉”,说的是学习方法,要有虚心学习精神。好学是多方面的,向周围人学习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人的聪明才智是十分有限的,即使读了许多书,所能获得的间接经验也是十分有限的。但是,人民群众却有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们人多智慧多。所以,有事情找群众商量,往往可以及时解决问题。但是,许多人却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觉得 请教他人是件没有面子的事,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质量。所以,孔子理论联系实际,对好学精神进行了新的解释。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近”的反义词是“远”。“好学近乎知”,说的是求智的方法。这好像要到河的对岸,路有几条,有的远,有的近,供人选择。其中最理想的当然是行舟,有了它,等于有了捷径。仁智勇也是这样,高贵品质、智慧超群、身强体壮,勇冠三军,人之所欲也。但是,三者却不能生而有之,要拥有就要经过自己长期的努力。与此同时,还要方法得当。方法不对,就有可能背道而驰,一无所得。所以孔子说:“好学是求知之舟,力行是求仁之舟,知耻是求勇之舟。”例如胆小怕事的人往往体弱多病。找到原因后知耻,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到头来勇冠三军,终于昂首挺胸,有了笑容。
值得指出,读书,除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之外,更多的方面是学习和借鉴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据历史记载,在后周时,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爱好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到了后来,赵匡胤劝赵普读书,也是为了让他搞好本职工作。赵普两度出任宰相,是否是仅仅靠“半部”或者“一部”《论语》治天下,宋太宗为他写的《神道碑》早已经做了全面的回答。这是后人在学习和研究时应该重视的。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