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胜
前几年,笔者就听说秀屿区月塘乡砺山村有一个年届七旬、亦书亦画亦根雕的老艺术家。因为彼此太忙,一直无缘相晤。
去年春节前的一天,笔者参加一个朋友的新居乔迁喜庆。在朋友的大厅墙壁上,笔者有幸目睹了他的书法、画作。不管是书法,还是画画,其艺术风格创新不失传统,柔美不失劲健,清秀而不做作,力求雅俗共赏。
“这个老艺术家是我叔公,名叫lsquo;金文珍rsquo;。”朋友介绍说。在朋友的引见下,笔者在金文珍的家里采访了他。
金文珍老人把我们带进他的工作室,一间20平方米的斗室里看似简陋却摆得“繁华”,墙左右摆货架,上面陈列着一具具形状各异的大小根雕像,四周挂满了国画、书法等,中间书桌上摆满了笔墨纸砚。山水美景,窈窕仕女,笔墨芬芳扑面而来,让人顿觉这是一个艺术的殿堂。
这是金文珍几十年来用心铸就的人间美景!他对艺术的感情太深了:“我年轻时没有条件去钻研艺术,心里总像欠了什么,现在虽是晚年,我也要弄出点东西来,至于达什么境界,由后人去说吧。”其谦逊本色溢于言表。
金文珍已是古稀之年,要追溯起他与书画的渊源,却足有半个多世纪。那还是金文珍的孩提时代,初进学堂的他开始识字、学画。可能是与书画天生有缘吧,他特别喜欢写字,而且喜欢临摹一些画作,遇到年画一类的东西,他总是爱不释手。“我上学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有专业的艺术老师教,全凭我个人的喜好。”就这样,只要功课做完以后,金文珍就自学、练习书画。
1962年,金文珍从速师班毕业后到忠门坂尾小学任教,1993年调到砺山小学。教师、班主任、校长,金文珍角色不断转换,但他对艺术追求的一颗滚烫之心始终跳跃着。他在勤于教学之时,听从组织安排经常为区、公社等单位出黑板报、绘画,宣传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这样活学活用,使金文珍在具体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探索艺术真谛,不断提高艺术水平。至今,金文珍已在当地声名远播,他的书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赞赏。如今,慕名前来求字求画者络绎不绝。
同时,无意之中金文珍还喜欢上了根雕这门艺术。根雕是个艺术活,需要有巧手慧眼,在作品创作期间,金文珍每次找到适合的树根后,都要先拿在手上反复琢磨,在既不浪费树根的原始形状,又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它独有特性的前提下,再对其进行雕刻、打磨直至完成一件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他的晚年也因为这些根雕而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所有艺术都一脉相承,融会相通。”金文珍如此说。他视书道、画道、雕道为修身宏艺之本,布局古朴典雅,落落大方;技法刚柔相济、逸气纵横;章法虚实相生,意趣天成。积几十多年丰富阅历和笔墨功夫,形成属于他自己完整的传统书法审美体系和创作方法,行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上。在现代文风、流行文风、各种文风多元发展的年代,金文珍抓住传统的正脉,而且不断突破,这正是他艺术魅力所在。
“夕阳无限好,晚霞映满天”。如今,金文珍天天沉浸于绘画、书法之中,画够了又写写,写够了又画画,写写画画够了又去雕他那心仪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