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银华 张碧华
新度镇地处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宋、元时辖境为盛德乡、永嘉乡,1945年为渠桥镇。新中国成立后为九区、渠桥乡,1992年建镇,镇政府搬迁到新度村,1993年正式更名新度镇。
壶山兰水优越的环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新度镇地名演绎为我们留下丰富多彩的史话。
传说五代王审知主闽期间,有一年壶公山山洪暴发,莆阳大地受灾严重,闽王特派宰相翁承赞回乡赈灾。翁宰相走到南洋平原时,九门桥已被洪水冲毁,他们只好滞留在路边一个土墩上。地方官员急忙调了几只船在九门桥下游汤沟头地方,用船连成一座浮桥,让翁宰相一行通过。地方官员怕翁宰相一行朝靴弄湿了,特地弄来一批草鞋,让他们在土墩上把鞋换上。后人就把翁宰相通过的汤沟头称为“新渡口”(简称“新度”),把翁宰相换鞋的土墩称为“草鞋墩”。
几年后的秋天,翁宰相再次返乡,并登壶公山游览。在山顶上,他看到木兰溪从兴化平原迂回(成s形)穿越而过,整个兴化平原形似一个周易八卦,而新度正好就是八卦双鱼的一只眼睛。他为此风水宝地赞叹不已。下山后他特地题写了“龙睛渡”,并写了《题壶山》一诗:“井邑斜连北,蓬瀛直倚东。秋高岩溜白,日上海波红。”
话说明·成化元年至成化三年(1465~1467),岳正任兴化府知府期间,他为莆田地方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他关心百姓,修桥、筑路。上任第一年他就把新度的浮桥修建成石桥。在题写桥名时他觉得“龙睛”两字太俗,就改写成“龙津桥”。但老百姓却分辨不清“龙睛”还是“龙津”,最后只好回到原来习惯叫法,俗称“汤桥头”。在新度境内,他还主持修建了后陈桥、岳公桥、涵口桥等。他又带领百姓疏通河道,开沟引水。在他主持下,从溪船头村开沟引水直至涵口,灌溉了城东南大片农田。他还主持修通了白埕港和草鞋墩附近的内河码头,使北高、笏石等沿海的海产品能直接用船走水路运到草鞋墩码头上岸,再运往城里等地。城里的商品和山区的木材等也可以通过水路运往沿海,既方便了交通,又促进了商贸繁荣。草鞋墩也成为货物交易的集散地,逐渐形成了商贸集市。随着历史变迁,集市慢慢移到新度汤桥头附近,逐渐形成了新度商市。
为了纪念岳正的功绩,岳正离任后,老百姓就在码头附近和城里小西湖旁同时建了岳公祠纪念他,并竖立“名德殊勋”匾额以示褒扬。并把码头周围地方称为“岳公”,把新开沟上修建的桥称为“岳公桥”。因修港、开沟引水得利的涵口村也改称为“港利村”。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岳公水运码头和新度商市也日趋没落。历经盛衰的新度商市,随着新度镇政府的迁入,又焕发生机,蓬勃发展,现在已成为市区通往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
“虎跃壶山育俊秀,龙吟兰水赋华章。”壶兰毓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既有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三朝元老明·刑部尚书彭韶,又有敢于直抒己见、不畏权势的明·兵部侍郎郑岳,还有刚正不阿、为民伸张正义的清·巡抚彭鹏,更有传奇神童戴大宾hellip;hellip;
戴大宾是明朝时莆田有名的大才子,十四岁时考中探花。据说他三岁知书识字,五岁能吟诗作对,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五岁那年,家乡举行童子试,戴大宾由父亲背着参加考试。一位秀才以为他是来玩的,就戏谑地问他:“长大以后干什么?”他回答:“当阁老。”秀才看他小小年纪,口气倒不小,就出了个对子想戏弄他:“人小思阁老。”戴大宾脱口说出:“无才做秀才。”当面回击秀才不恭的态度。
传说一年春天,他祖父带他去城里游玩,走到阔口桥头时,省里一位官员正好来莆视察,他听说莆田文献名邦,人才济济,就想试一下。他把轿停在桥中央,并出了上对:“地名阔口何无舌?”很长时间无人对出,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桥被堵住了,行人过不去。戴大宾听说后就从人群中挤过去,面对省里官员,装成大人模样,手指着南面壶公山,脱口说出:“山号壶公岂有须。”旁人听后为之喝彩,省里官员也对他赞叹不已,称赞他为“旷世神童”,并把轿撤回桥头,让行人先过。
当戴大宾走到东门兜时,看到城门前围着一圈人,城门右边挂着一只装着竹笋的竹篮,原来人们是在猜谜对。戴大宾了解后,顺手从路边田头拿了一禾(捆)用稻草绑的秧苗,骑在爷爷肩上把秧苗挂在城门左边。县太爷知道后倍感惊奇,问他:“你把秧苗挂上是什么意思?”戴大宾在爷爷的怀抱里从容地回答:“竹篮装笋爷抱孙,稻草捆秧父绑子。”县太爷听完哈哈大笑,把戴大宾和他爷爷请到县衙。进入大堂,县太爷有意考他,指着大堂中间的座椅说:“虎皮褥盖学士椅。”戴大宾不慌不忙地走到桌子前拿起毛笔说:“兔毫笔写状元坊。”县太爷为他年少大方、聪慧机敏所折服,把他誉为莆田“神童”。戴大宾出县衙,走到十字街时,一家杂货店为招徕生意别出心裁,悬出一个对子:“拂手拂尘非拂手。”并声称对出来可免费挑一件物品。戴大宾看后,径直走进店里,伸手拿把锄头就走。店主见状急忙上前阻拦。他却若无其事似的回头一笑,大声吟诵:“锄头锄地不锄头。”说罢拉着爷爷扬长而去。戴大宾巧对对子,被誉为神童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人文故事言不尽,地理风光甲四方。”新度镇是唯一在辖区内同时拥有壶山兰水的乡镇,优越的环境为世人奉献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既有变幻无穷的“壶山致雨”自然景观,又有壶山十八潭三十六岩七十二洞的美丽传说。千年古刹、历史名人蕴含着多少逸闻趣事。有陆秀夫护卫宋·帝昺驻驿的龙泉寺,有钱四娘升座的香山宫,有护卫宋·帝昺的都统元帅黄孔应在壶山忠贞殉国的遗址名山宫,有南朝梁陈之间“来莆开学”郑露的墓道,还有近代黄廉揭竿起义的旧址清净寺hellip;hellip;
这许许多多就是新度镇这一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它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蕴涵着人与人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复杂的情感。这也许就是新度镇地名演绎传奇的魅力。新度镇不愧是“壶山兰水精华地,百代人文荟萃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