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敏
进报社谋职后,常从周围人那里听到关于王琛的事:王琛读小学就能画壁画,读中学就出版了小人书。从北京返莆工作后,当年由他编剧上演的《河山碧血》《雨亭记》,曾赢得过莆仙戏迷的追捧。又是画画,又是作诗,还写剧本,可谓多才多艺。五年前我采访了他,写了《艺术殿堂宁静心——访书画家王琛》一文。这回随城厢区文联组织的采风团去华亭,我在多座宫庙里被王琛那字遒句奇的楹联和根植民间传统道德观念的二十四孝壁画所吸引,遂有了再访艺术大家王琛的期待。
对桑梓爱深知广
城厢区文联主席林宗哲陪同我叩响了王琛家之门。湖头村支部书记林德强把王先生视作村里的骄傲,采访之后不久就特地到城里把他请回家乡参加座谈。王琛动情地表达了对“出发地”家乡的感念之情,谈了自己退休后有所为有所乐的概况。
座谈过后,王琛陪同我们去浮洋社和五福宫等景点参观。在浮洋社,笔者得幸看到他书写的 “紫山三叠为吾屏障,兰水千迴入我胸襟”、“峰标云表徴人杰,水汇湖头蕴地灵”等联句。纵观他的楹联作品,每副均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再加上他那铁骨银钩般的书法,更显得精致典雅,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功底。
“将军岩下觅钱陂,不知昔日湖何在?仙鲤城东留海石,应信此间洋可浮。”没等我发问,王琛便先吟诵了自己早前的一副对联,接着向大家解读了家乡地名及社名的由来,“华亭今无湖,却有诸多以湖命名的村庄,如湖里、湖头、南湖、西湖等等。当年钱四娘在将军岩下筑陂,陂上潴水成湖。湖头正处于陂首,建陂前乃是汪洋一片,海潮从这里直溯仙游灵陂;木兰陂建成之后水才退去,开始围垦造田,故社名“浮洋”hellip;hellip;侃侃道来,言之凿凿,皆发端于对家乡爱之深知之广。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情愫啊!
小画童扬名乡里
王琛,原名王琛銮,号紫云山人,1935年出生于华亭镇湖头村的一户农家。父亲和二伯能画几笔花草,刻几刀鸟兽。王琛聪慧过人,四岁开始自学画画。因家道寒贫,家里没有一本绘画的指导书,小王琛就从大自然中寻觅“文房四宝”,以路边的大石头、人家的大粉墙、黄泥地做纸,以石子、瓦片、黑木炭、绿树枝当笔,在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上小学时,有几位爱才的老师经常买纸和颜料送给小王琛学画画。有些同学的家长,还供吃住请他去作画。邻舍和村人每逢喜庆之事,往往也会向他要幅画作为贺仪。王琛画画不爱临摹别人的作品,喜欢从生活中摘取素材发挥想象力。他看了一天的戏,可以几个月都画不完。久而久之,他的绘画名气传遍四里八乡,被人们誉为“才子画童”。
母亲去世后,家境愈窘,三餐不继,野菜充饥。有次因两天没有进食而昏倒于地。小学毕业辍学在家,他下地种田、上山打柴、扬鞭牧羊、爬山爬树,练就强健轻捷的体格,磨砺出无比坚强的意志。农闲时,他时常到寺庙去观摩壁画,其中有仙游李耕、涵江黄文英的作品,直看得流连忘返。村里童家藏有李霞、李耕的画,每逢元宵节挂在大厅中,王琛进去欣赏,一看就是大半天,把他折服得五体投地。他家隔壁有一私塾,王琛有空就跟那里的老先生攀谈,一老一少结为忘年交。这时他通读了四书五经和一些中国古典名著,成了乡里的小学问家,并开始学着在自己的画上题诗,自号“紫云山人”。
有一天,王琛意外得到三本残缺不全的连环画《说唐》《征东》《征西》,他如醉如痴,爱不释手,细心地揣摩研究,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从此,激发了他画连环画的欲望,着手自编自绘了连环画《三国演义》,在乡间小朋友中悄然传开。家乡观音亭请他去作画,他以《西游记》为内容,创作绘制了48幅壁画和亭内斋妈肖像,画中人物逼真生动,妙趣横生。见孩子深爱绘画,王琛父亲想送他到李耕那里学艺,终因交不起谢师金而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