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什禁
【发布日期:2017-02-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国云

五帝信仰自明代从福州传至莆田后,在灵川分灵,是为东汾五帝庙。后来,随着莆田本土信仰的发展和抗倭事件的影响,五帝信仰与本土神祇有了进一步的融合,即和瘟匡阜真人、巡瘟杨公太师、主瘟文昌帝君、行瘟叶氏天师和押瘟田公元帅。
与之相应的,当莆田民间欢庆元宵期间,这些瘟部神祇都有着各自风格凸显的祛瘟傩舞或阵头。这其中主要有三种:一是扮成古代衙门里的班伯,因数量有八个,又称“八班”,手持各式刑具,负责站堂,在旗牌官的指挥下,山呼“威武”;二是皂隶,亦即捕快,共有四人,一律身着黑色公服,头戴狰狞面具,出游时会捧着一方两面分别印有“进香”和“参谒”字样的神牌,相互配合,轮流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其余一众“鬼卒”则充当起禁卫军的角色,手持各种兵器,面涂脸谱,人数众多,肩负着驱邪和巡瘟的职责,被称为“什刑”或“什禁”。值得一提的是,莆田的祛瘟傩舞,也契合了五帝信仰的传播线路,即是由中原地区的“跳五猖”演变为福州地区的塔骨舞,再进一步融合莆田民间信仰图腾形成本土形态,其后又南下传播至台湾、潮汕等地区,以八家将、官将首、英歌舞等面貌呈现世人。
近年来,随着莆田元宵的曝光度不断增强,不少摄影师将视野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皂隶舞,使得这一古朴、原始的民间艺术开始走向外界。然而,与皂隶舞拥有着同样宗教意味及古老血统的什禁尚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权后,大封有功之臣,却忘了捐躯的官民,这些战死者“托梦”向他诉苦讨功;于是朱元璋就想出了以东、南、西、北、中五路之“鬼魂”概括为“五猖鬼”,让百姓定期祭祀。至明嘉靖年间,由于倭寇肆扰,戚家军奉命入闽,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与倭寇开展了三大战役,才最终奠定胜局。收复莆田后,黄石林墩战场周边的百姓在“跳五猖”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发明了驱邪的“什刑”,后又传播到仙游地区,被称作“什禁”。
如今,仙游地区的元宵游神中,配有什禁队伍的多为奉祀杨公太师或田公元帅的庙宇,最具代表性的有大济镇龙坂村龙山宫、度尾镇中岳村锦溪宫、龙华镇金建村瑞峰宫、榜头镇上墘社区明山宫、榜头镇象洋村兴宁宫、鲤南镇圣泉村郑墓宫和盖尾镇湖坂村龙山宫等。
今天,一支完整的什禁队共有10-50人不等。元宵当天,队员们来到庙宇,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仪式。首先是净手化妆,待化妆完毕后,再换上服装,戴上帽子,即可结队出宫了;在游神行进期间,什禁走在八班、神僮和菩萨銮驾之前,队员们亦不能说话,只可山呼“呼——”声代替,更不能随便冲撞路边民众,据说民众见到什禁都应自觉避让;菩萨“接茶”时,什禁有独立的供桌,焚香参拜后,便一面向路人抛舍丁饼,一面朝天空扔撒纸钱,再冲进各大厝、厅堂驱邪巡安。
什禁的扮相各有不同,不同角色间的装束也存在差异,但所有角色的帽顶或头顶都需插上一至两束由白纸和彩纸裁剪、粘制而成的纸丝带,称为“凤彩丝”。
因什禁风俗神秘久远,外人鲜知,流传不易,笔者应大济镇龙坂村龙山宫管委会之邀,多年间走访仙游、福州、台北、潮州、宣城等地,搜集一手资料加以整理和甄别,撰写此文,以供后来参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