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瑞棣
五
东张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大尖山名不经传。
出生于斯的王屏南,由于抗日,遭到日军的通缉,于是他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大尖山召唤着他。他上山了,他要和大尖山来一次深度的吻。
他选择了半山腰的大崙,那里是他的祖山,有好多好多的石头。王屏南写好字,命石工凿起来。
他选择了一块卧立的石头,向里的一面刻了“心物自然”,向外的一面刻了“江天一色”。这几个字,集中体现了王屏南广博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心物自然”透露出了王屏南视死如归的心态,“江天一色”显示了王屏南淡定豁然的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英雄气,这是一种不凡的家国情怀。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大尖山上,松树喷绿,杜鹃吐红。绿草和鲜花中的石头,显得格外耀眼,这是一座天然的纪念碑。
大尖山呵,你贡献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你因之成了一座英雄的山。这几块石头将永远和你共存。
六
王屏南是个侠气热肠且具有草根情怀的人,待人暖如春晖。
他帮助来沪谋生的乡亲,资助乡人回乡的路费,帮助解决邻里纠纷。
有三个细节值得记述:
1933年-1934年,王屏南应蔡廷锴的邀请,任同安县县长。任职期间,王屏南封闭烟馆,铲除烟苗,焚毁鸦片,为民除害,因而受到民众的好评。
1943年,莆阳大地久旱不雨,旱情异常严重。百姓家中几乎断炊,可谓民不聊生,然而地方政府仍勒索田赋。王屏南忧心如焚,自带路费,徒步三上永安,向国民政府请愿,请求减免田赋。
王屏南自永安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卧病在床,呼唤潘儿(王屏南乳名)到床边。母子有一段动人的对话。
母:“人家在外奔走发国难财,而你经年在外奔波,到底发了多少财?”
王:“我三上永安请愿,省政府批准豁免全县的田赋。我发的财,比人家发国难财不知多了几百倍。”
母子相对一笑,一时传为美谈。
当时,山区庄边附近有一条阔溪,水流湍急,人畜往来,全凭溪上的石磴通过。若遇洪水,常有人畜被大水冲走。有一年,一家新娘花轿被大水冲走,喜事变成丧事,闻者嗟叹不已。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屏南立即发动社会贤达和开明人士,筹建石桥。桥柱上刻有“利济懋功”四个字。据说此桥仍在,王屏南的善举仍在山区流传。
七
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王屏南“一·二八淞沪抗日爱国志士”的称号。
1987年10月,王氏家人携王屏南遗骨北上上海。
1987年10月20日上午,上海市各界人士聚集万国公墓,举行王屏南先生墓落成仪式。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方知达撰写了墓志铭。《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报道了这则消息。
1987年11月14日,《湄洲日报》也报道了该消息。
1992年1月28日,上海市各界人士聚会,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60周年,王屏南之子王宇钦应邀出席。上海市各媒体报道了这则新闻。
1993年8月15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座谈会,纪念王屏南诞辰100周年。上海市各媒体报道了这则消息。
1993年10月14日,莆田县在东张村隆重举行了纪念王屏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湄洲日报》《莆田乡讯》报道了该活动。
2016年9月,莆田市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王金良,忽然抵达王家,商议纪念王屏南的事宜。经过四个月的努力,王屏南的纪念馆布置就绪,于辛酉年二月初一举行开馆仪式。
大哉尖山,永久作证。振振屏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