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仙
嫉妒是什么?嫉妒是由不平衡心理产生出的特殊感受。嫉妒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这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也就是说,只有自我评价受威胁时,我们才会产生嫉妒的痛苦。例如,对于跑步平常的芸芸大众而言,绝不会嫉妒“飞毛腿”刘翔,有的只是赞叹和羡慕。
在《三国演义》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特别是智慧人物,更是车载斗量了。小说中最显要的两颗智星,一颗是大智若狂的周瑜,另一颗则是大智若仙的诸葛亮。
在军事上,他们的思维大体是一致的——联合抗曹;在才学上,这两个人也可以找到共同语言,周瑜明白这一点,诸葛亮也清楚。但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之才,无容人之量,一次又一次地加害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却凭借自己的智谋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最终,一代英才周瑜临死前发出痛彻心肺的哀鸣:“既生瑜,何生亮。”
曾是同门师兄弟的庞涓嫉妒孙膑得了鬼谷子的真传,用计使孙膑惨遭“刖足、刺面”之刑。
孙膑是春秋时期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曾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后来,魏惠王花重金招纳天下豪杰。庞涓见到魏惠王后,向他讲了很多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十分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熟读兵书,善于用兵,在魏国天天操练兵马。他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被他打败了。从此,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但是,庞涓知道天下有个人的才能比他更高,那就是孙膑。庞涓十分嫉妒孙膑,就把他从齐国骗到魏国。有一次,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治了罪,在他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他残废。
杨修是三国时代的奇才,后被曹操所杀。很多人认为杨修就是因为太聪明、太有能力,又喜欢炫耀,才会被曹操所忌,借口将他杀害。这当然有部分的道理,但曹操其实是个“爱才”之人,连对刘备这种潜在的敌人,他都能煮酒共话:“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对关羽的勇猛和忠义,他也是欣赏与敬佩有加;杨修让曹操真正嫉恨的地方其实是他的文采和慧黠。曹操对自己的文采颇为自负,也很喜欢玩文字游戏,但杨修却偏偏喜欢在这方面和他竞赛,而且一再将他比下去,这才是让曹操真正忍无可忍之处。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对亲朋好友的成功与杰出表现,我们并不见得都会心生嫉妒。譬如你的朋友得了文学大奖,如果写作原本就不是你的强项,或者你在意的是自己演唱的功力,那么对朋友的成功,你会产生与有荣焉的喜悦;但如果你也从事写作,而且非常在意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那么朋友的得奖(你却没有)就会威胁到你的自我评价,从而让你产生嫉妒的痛苦,开始疏远对方,甚至恶意相向。
所以,面对同行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给对方多一点掌声和赞叹,并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所谓“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这就是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