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国防古寨话江口
【发布日期:2017-06-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郑银华

江口,古名港口。宋时,江口始建制,名迎仙市,设迎仙驿(唐称待宾馆),建迎仙桥,隶属莆田县唐安乡待贤里。宋代乡人曾在码头上建有奉祀妈祖的通应庙,故又称为通应港。其临水环山、山清水秀,如锦绣图画,故雅称“锦江”。
江口扼水陆交通要冲,是古代国防军事要隘,先后建有迎仙寨、桥中水寨、江口大寨三个石砌国防堡寨。
迎仙寨建于宋熙宁四年(1071),位于罗山之巅,俗称大院顶或罗星顶,设有迎仙署巡检司,中建有锦江祖庙、锦江书院等。迎仙寨在唐、宋为古驿道必经之地,兴化湾外之海舟可趁潮涨时直达靠岸,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南北商船所泊,故市肆繁荣。后因古驿改道,渐次衰落。而剩下的只有代表昔日繁荣的“市头”“市尾”“市头湾”等一些地名。
宋绍熙三年(1192),于龙津渡口建江口桥,亦名尚阳桥,桥中有水寨,形如戽桶,俗称“寨仔里”。设南北二门,为省郡之交通要冲,客旅往来必经之地。港口又处于兴化湾之滨,可通海路。水陆交通方便,是福清与莆田两县交界附近山区、沿海、岛屿货物集散贸易中心,设有厘金海关,征收来往货物税。其在军事上是桥头堡,设有巡丁。北门外立有明代福清、莆田界碑。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沿海海防时,命指挥佥事吕谦改建大寨于江口鼓楼山,由府吏张德清砌筑,称为江口大寨。大寨依山傍水而筑,扼龙津渡口及兴化港口,居水陆交通之要冲,为古国防军事要塞。其位于迎仙寨和桥中水寨之间,相距不远,以大寨为中心,可以互相呼应控制全局。寨设有四门,东为宁武门,与江口桥相连接,故名“桥头门”;西为清和门,居高临下,外沿十八级石阶而下,俗称“十八廊下”,可达观前口,在清和门边有石阶可登城上,制高点在鼓楼山顶,俗称“后度山”;南为震兴门,迎仙寨巡检司驻地,有古井,俗称“衙门井”,故江囗大寨也泛称“迎仙寨”;北为水部门,乃居民汲水之通道。东西大道与南北大道成十字交叉形。江口旧街店铺依大道两旁而建,中心点为中亭街。由中亭街至清和门,因地势较高,叫“顶街”。中亭街至宁武门地势趋下,故叫“下街”。其居大道东端,为商旅必经之地。中亭街至震兴门叫“横街”。寨外为柴街,原为柴草集市,邻接下埕头街。江口旧街虽为小集镇,但各行各业亦应有尽有。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二年(1561~1563),戚家军在剿倭中,曾先后三次进驻江口寨内,作为收复兴化府城的前沿阵地。莆田东部和福清西部沿海村镇皆依赖江口三寨护卫。当时,江口百姓为了缅怀戚公的丰功伟德,特在下街立祠纪念。清乾隆年间,江口大寨并桥中水寨设把总一员,带兵60名。江口古三寨作为国防军事要塞,在防御外来侵略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锦江春色逐人耒,一派风光处处春。江口风光秀丽,山川如画,石奇景幽的古囊峢巘和“阑珊春色赛姑苏”的锦江春色都是莆田闻名的胜景。别具一格的江桥夜月、古寨夕阳、长堤烟树等诸多奇观,更是吸引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留下无数赞美的诗篇。作为古驿道的必经之地,其更演绎了诸多名人的逸闻趣事。
长风吹散半溪烟,千尺晴虹跨海天。传说朱熹路过迎仙桥时,眺望山势突兀、溪谷幽邃,叹为观止,确信狮象两山扼口,其中必有圣人出,遂沿溪行夹漈山寻访郑樵。
传说,明万历年间,邑人陈经邦赴省应试,途经江口,顺便到位于江口桥头的锦城阁求签,问此科如能得意,赐给第一签。但抽到的却是第十五支签,怏然离去,未看签句即上道赴省,考试后发榜高中,喜极,却心有所疑。旋返家拜祖,又途经江口,特到锦城阁查看第十五支签句,曰:“选出牡丹第一枝,请君宽心莫致疑。若问所求终和合,万事逢春正及时。”陈经邦对自己的冒失,深感内疚,乃于阁前兴建拜亭,并亲笔题书制作匾额和楹联,悬于拜亭内。后陈经邦累官至礼部尚书、国师,名扬全国。陈国师求签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江口桥下溪海交汇处的子鱼潭,俗称“小姑潭”。该处所产子鱼肉肥籽多,味鲜无腥味,乃肴中珍品。
三山拱秀,锦水汇源。江口境内的“九里洋”也有美丽的传说。传说明成化年间太常寺卿黄本清主持重修南安陂水利设施,在计算工程所需石料时,打错了算盘,多进了一位,结果备料时多买了九万块基石,工程结束后,遂用剩下的基石铺了一条长达九里的石板路 (从江口北端江口街直通南端石庭桥头店)。此路宽敞平整,纵贯江口平原中部,为福建沿海驿道必经之路。“九里洋”之名不胫而走。黄本清为江口石庭村人,后人讥其“本清本不清,打错一只铺九里”。
“锦江盛文采,春色浩如海。爱国有归侨,子鱼可相待。”江口作为历史名镇、著名侨乡,犹如一颗名珠,被改革开放的巨掌高高托起,正喷射着令海内外共同为之瞩目的奇光异彩。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