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一别家山又九年,俸余只剩买书钱。
久无甘旨供堂上,惟有平安报客边。
班列神仙知不贱,老来母子料应怜。
他时圣主如垂问,为道之推已隐绵。
这首诗写自己回乡养亲的欣慰,同时流露出自己:“久无甘旨供堂上”的愧疚。
家山:家乡。唐朝钱起《送李桐道举擢第返乡省侍》:“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这一句点明自己身在京都,为“归乡”作铺垫。俸:官吏从朝廷领得薪金。甘旨:美味,后来多用作后辈奉养上辈之词。堂上:尊长居处的地方。《孔雀东南飞》:“堂上启阿母”,堂上指父母所居的正房,后来以堂上代称父母。惟:只,副词。客边:旅居他乡的人对家乡的称谓。班列:位次列于。神仙:道家谓得道成仙的人。此处指脱离政网,成为自由自在的人。怜:爱惜,互相关照。他时:将来。圣主:圣明的君主。垂问:指上级向下级询问。之推:即介子绥,也叫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帮助晋文公(公子重耳)复国有功,但在封赏时却被遗忘。他便带母亲到绵山上隐居。等到晋文公发现未给介子推封赏时,心中愧疚万分,就派人四处寻找。了解到介子推在绵山隐居,为逼他赶快下山,就命人放火烧山。介子推抱一棵树坚持不出,结果母子都烧死山上。晋文公懊悔万分,让人把那棵树砍了,制成木屐,天天穿在脚下,以示终生难忘。诗人引用之推隐绵的典故,表明自己并不留恋官场生活,只可惜自己报国效民的抱负无法施展罢了。
这首诗的大意是:离别家乡,一下子就过了九个年头,所得薪金除必要的开支外,只剩下买书的钱了。很久以来都没给母亲奉上好食品,只有把“平安”两字向家里传送。能够做一个不受尘世约束的人,我的身分并不低贱。回到家乡,还可以同家人互相照应。将来朝廷如果再问起我,请你们代为报告,说我已经象介子推一样在家乡隐居了。
其三:殷勤樽酒足留连,骊唱还兼写凤笺。
俊逸清新今鲍庾,悲歌慷慨古幽燕。
良朋何日重携手?事主同时半比肩。
莫怨别离六千里,南来北往信能情。
这首诗是写在京都与朋友饯别的盛况,流露出诗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殷勤:指亲切的情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之欢。”(我和李陵都在宫中任职,平素并非相要和,各人走各人的路,不曾在一起饮过一杯酒来表示亲切的情谊)。留连:舍不得离开。骊唱:唱骊歌。骊歌,告别之歌,骊驹之歌的省称。凤笺:用贵重的纸张,题写送别的诗篇或祝语。俊逸:指一种超迈、洒脱、英气横溢的诗歌风格。俊,原指才智过人,或形容容貌秀美;逸,不同凡响。俊逸在这里带有聪慧剔透、才华出众的意思。清新:指明朗、新鲜的诗歌风格。就诗的境界说,要求不浑浊、不落俗;就诗的构思和语言看,要求不陈腐、不雕琢,所谓“诗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清新的关键在于立意。杜甫说:“诗清立意新”。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诗意,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料。俊逸多同清新相连,构思新颖,文笔流畅,不拘泥、不粗拙、不雍滞、不凝重,如出灵心秀口,风流豪爽,倜傥潇洒,读之有耳目一新之感。鲍:鲍照(约414——466),南朝宋代诗人,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永嘉时,以诗竭见临川王刘义庆,甚被赏识,为国侍郎,曾任株陵令、中书舍人等职。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鲍照当参军,世称“鲍参军”。刘子顼谋反失败,鲍照被乱军所杀。鲍照现存诗歌有二百多篇,其中乐府诗就有八十多首。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他的诗对李白、杜甫都有较大的影响。庾: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父亲是梁代著名宫廷文人庾肩吾。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好《左传》。十五岁时就当昭明太子的东宫讲读,十九岁作萧纲的东宫抄撰学士。他们父子和同时在东宫任职的徐擂、徐陵父子都深得萧纲的宠信,他们的诗歌当时被称为“徐庾体”。庾信的诗文创作分南朝与北朝两个时期。前期多绮艳轻靡、空洞无物之作;后期多萧瑟苍凉、刚劲沉郁之章,很受杜甫推崇。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江春霖也是欣赏他后期的作品风格。悲歌:悲壮的歌声。慷慨: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幽燕:古代分十二州。传说舜分冀州东北的幽州。《尔雅·释地》:“燕曰幽州”。即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古籍载,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良朋:好友。《诗经·常棣》:“每有良朋,蒸也无戎”。(蒸:众多。虽有良朋益友,众多的朋友无所帮助。戎:相助。)半:大部分。《汉书·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糠,一半冰”。半读判。判,大片也。并肩,喻关系亲切。
这首诗的大意是:大家频频举杯,说说互相勉励的话,实在使人舍不得离别。有的人唱着送别歌,有的人用贵重的纸张写着送别的诗、祝愿词。这些诗篇风格清新俊逸,慷慨激昂,大有鲍照、庾信诗的风格,也象古代燕赵壮士的风格,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情趣。这些志同道合的良朋益友何时能再相逢呢?回想当时在朝供职时大部分人都能齐心协力。不要怨怪将来我们相隔六千里路遥,南来北往,用信笺还是可以传递咱们的友情!
江春霖离开京都,表示与满清政府的彻底决裂。他虽然离开官场,回到家乡,但是,这位封建没落社会中有主见而无野心的杰出政治家,他的言行始终没有偏离忠国惠民的轨道。天夭其寿,回乡才八年,就过早地辞世了。八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有一瞬,然而他就为莆田人民办了十八件大事好事。至今人们怀念他,就是敬仰他无私无畏、言行一致的崇高品德! (卢金城)